竹蜻蜓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兒童玩具之一,1流傳甚廣。竹蜻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玩時,雙手一搓,然后手一松,竹蜻蜓就會飛上天空。旋轉一會兒后,才會落下來。它是中國古代一個很精妙的小發明,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人根據“竹蜻蜓”的形狀和原理發明了直升機的螺旋槳。
竹蜻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長20厘米、直徑4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長18至20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間打一個直徑4至5毫米的小圓孔,用于安裝竹柄。然后在小孔兩邊對稱各削一個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隨空氣漩渦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后,將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時,用雙手掌夾住竹柄,快速一搓,雙手一松,竹蜻蜓就飛向了天空
七色光,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后形成按紅、橙、黃、綠、藍、靛、紫次序連續分布的彩色光譜。
物體的顏色是由于其反射光線的原因,如果你看到的物體是紅色的那么這個物體就反射紅光;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可見光由七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 它們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光;一般認為是紅、橙、黃、綠、青、藍、紫光),光的顏色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波長不同,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大概是380~760nm;即只有380~760nm的光才能刺激你的眼睛,讓眼睛產生“視覺”,然后你的大腦就會對這些視覺刺激產生反映,并告訴所謂的“顏色”到底是“紅色”還是“綠色”;通常情況下(不是色1盲或色弱等情況)讓你的大腦產生“紅色”刺激的光波長大概是620~760nm,而讓你的大腦產生“綠色”的光波長大概是520~560nm。
擴展學習
一句科學名營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實。
一個科學小故事
地球的故事
小朋友們肯定都知道地環是圓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是一個遇四,地球為什么是棲國形就跟團的特性及自轉有關。簡單地說呢,就是高心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的赤道略粗于經圈。也就是使地球非完整的圓形,而是棲圓。
一個科學小實驗
離心球
朋友們知道嗎?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一個捐圓形球體,這是因為地球初期自轉速度太快離心力太大造成的那什么是離心力呢? 我們下面來做一個離心球的實驗。
準備材料乒乓球1只長棉線
1、將70厘米長棉線穿過4個孔眼后打。把線圓兩端套在自己的兩只手指上,先將兵乓球向外甩轉幾園,雙手趁勢一結,使兩條線平行。拉一松,乒乓球就飛快地來回旋轉起來,可以看到轉速快時,球成了橫圓形,轉速慢時,球又恢復了圓形。
原理說明: 當物體繞著團快速運動時,就會產生一段很大的向外的作用力,這個力就叫離心力。比如洗衣簡里的衣服能夠在很大的需心力作用下向外甩盡水份。